四季现雾兆何异?
春季通常天气依然较冷,故有春寒料峭之说。在晴朗无云的白昼,气温回升,会有微微南风把一些暖湿空气带来,因气温升高当然也就容纳的水汽增多。可到了夜间,地面辐射冷却加快,较冷的空气因密度大而重,就沉积在冷地面上,那较暖的空气因轻而上浮在空中某一高度,形成气温上高下低的“逆温层”,使得空气变得静稳。于是地面水汽因降温达到饱和状态,凝结成雾,而难以向上扩散。在上面的空气比较暖且水汽较少的状态下,地面的雾往往也较为浅薄。当太阳出来以后,天空上面本来无云,地面受热,雾气便很快蒸发消散,这就呈现出天气谚语“春雾日头”的现象。当然,如果上面所说的“逆温层”较厚,受热上升的雾气,被阻拦着不能扩散,那末,这雾幕就会变成层云,使天空呈现一段阴沉。但一般都会消散,阳光只是姗姗来迟。
夏季,昼长夜短,天气炎热。尤其是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,气流辐散下沉,这样地面空气层很难冷却到使水汽达到凝雾的程度,所以在晴朗的夏天,是很少有雾的。那么如果夏天出现了雾,一般都是天空有云层遮蔽,气温相对较低;或者地面有低气压产生,有冷空气扩散南下,使底层含水汽较多空气达到饱和,产生低云与雾,出现降水,故有“夏雾雨”之谚。
秋季是夏冬之交的过渡季节,与春季雷同,雾的形成与春季也相类似,常产生在晴朗的夜晚,所以白天的天气往往较好,但在仲秋以后,阳光就不一定有春天强,会有凉风习习之感,故有“秋雾凉风”之谚。
冬季天气寒冷,因常受干冷大陆高压控制,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,但有时上空从南方某一层次也会有相对较暖湿的气流移来,这样会出现气温上高下低的“逆温层”,使近地层空气趋于静稳状态,有时会因空气水平流动导致“平流雾”,预兆着未来可能有冷空气南下,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的空气交锋,会产生锋面降水,因气温骤降出现降雪也就不足为怪了,那又印证了“冬雾雪”之谚。
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由于人类不当活动,大气在受到污染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雾,往往与霾密不可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