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架崩裂,被很多网友称其是继“西瓜雪”事件之后大自然的再次预警。那么,这是否是气候变暖所致呢?
事实上,冰架的崩解本身是个自然现象,是一个平衡的循环过程。一般情况下,随着冰架前缘持续向前运动,冰体超过承载能力极限后都会发生崩解。
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,导致冰架崩解无论从频次还是崩解量上,都有增加的趋势。21世纪以来,极地地区温度急剧上升,西南极冰架一直处于加速融化和崩解状态,格陵兰岛、南极等地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。在今年康格冰架崩解期间,法国和意大利合建的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于3月18日测得的气温为零下11.5℃,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偏高约40℃,创历史最高纪录。
专家认为,冰架崩解的主要原因是南大洋次表层海水的加热作用驱动的。次表层暖水的入侵会造成冰川前沿和冰架底部持续消融,进而导致冰架越来越薄,破坏冰架的应力结构,最终导致冰架崩解。
不仅如此,潮汐和海洋内波也会造成冰架受力产生周期性变化。通俗来说,海洋会不断“晃动”冰架,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冰裂隙,进而加速冰架崩解。此外,表层大气的加热作用也会进一步加速冰架的崩解。所以总体而言,气候变暖是冰架崩解的“幕后推手”,但不能说它直接导致了某一次崩解事件的发生。
实际上,已经漂在海上的冰(包括冰架和海冰)即使全部融化,也不会造成海平面升高。而冰架就如同一个个巨大的“瓶塞”,有它们的存在,便可以减缓冰盖向海水中流动的速度。如果因为崩解使得冰架退缩,则南极冰体流出的速度将加快,本来在陆地上的冰川进入海洋,加速冰盖物质流失以及海平面上升。因此,南极冰架的“健康”状况在南极冰盖物质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密切相关。
冰架崩解不仅会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,冰山随海流和海风向低纬地区漂移的过程中,也会随着温度升高逐渐融化并向周边海域释放大量淡水和营养物质,改变海洋的温度和盐度,还有可能释放出封存其中的甲烷、远古病毒等,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等造成影响。此外,漂移的冰山进入温暖海域后还会导致局地气温下降,对周边海域造成一定影响。
那么,冰川崩解对全球或我国气候是否会产生影响呢?
目前来看,冰架崩解的影响是局地性的,单个的冰架崩解不太可能对全球和我国气候产生重大影响,但不排除发生“蝴蝶效应”的可能。例如,如果大面积的冰山恰好漂移进入极地周边关键气候系统区(如阿蒙森低压区),就有可能改变局地大气系统的结构,进而影响大气环流模态,并通过相关联的大气、海洋效应等产生后续影响,但这仍需进一步研究。